失蹤了106天的胡鑫宇終于被找到,然而結果卻令人無比痛心:他在距離學校僅五分鐘路程的糧倉吊縊身亡。
隨著真相逐漸被揭開,胡鑫宇的失蹤似乎有跡可循。
去年9月進入高中后,胡鑫宇曾多次給媽媽打電話,說自己“很想哭”。
(相關資料圖)
媽媽問他在學校有沒有遇到什么難事,他沒有正面回答,只是說自己在學校適應得不太好,“窗簾太亮了,睡眠不好?!?/p>
趁著國慶假期,媽媽前往學校陪伴胡鑫宇,發(fā)現(xiàn)他對學習產(chǎn)生了抵觸情緒,不想寫作業(yè),心情也比較低落。
胡鑫宇讓哥哥幫他購買了一支錄音筆,理由是“可以錄下上課聽不懂的地方,以及自己的一些感想”。后來,這支錄音筆在遺體旁的墻洞內(nèi)被找到。
胡鑫宇失聯(lián)后,老師發(fā)現(xiàn)他的課本上寫有這樣一句話:“如果我不活了,將會變得怎么樣?”
從這些細節(jié)可以看出,胡鑫宇失聯(lián)前的心理狀態(tài)并不容樂觀。
無論事件的調(diào)查結果如何,這都給家長們敲響了警鐘:心理問題離孩子并不遙遠,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迫在眉睫。
01
孩子進入青春期,焦慮如影隨形
根據(jù)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(fā)布的《中國青年發(fā)展報告》,17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中,約有3000萬人正受到心理問題的困擾。
北醫(yī)兒童發(fā)展中心《中國兒童自殺報告》指出,中國是青少年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。
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,我們不禁要問,為什么青少年會有這么大的心理壓力呢?
調(diào)查顯示,導致青少年自殺的前三個原因,分別是家庭矛盾、學業(yè)壓力以及人際關系。
首先,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后,獨立意識得到了增強,他們不愿意再接受父母的安排,開始反抗家長的意志,導致家庭摩擦、沖突的增加。
在這一時期,孩子對家庭關系也更加敏感,如果父母之間關系不和,或者家庭成員的關系本來就有裂痕,青春期的孩子就會在內(nèi)心放大來自家庭的壓力。
其次,隨著教育逐漸內(nèi)卷,孩子的學業(yè)壓力也不斷增大。
在胡鑫宇事件中,有網(wǎng)友表示不解:“對于一個剛上高中的孩子來說,能有多大的學習壓力?”
然而,這位網(wǎng)友卻忽略了,孩子在學段銜接的時候,恰恰是容易發(fā)生心理問題的關鍵時期。
比如小升初、初升高的時候,孩子所面對的學習內(nèi)容、學習難度都是之前的好幾倍,如果沒能順利適應學習強度的變化,很容易跟不上學習進度,導致情緒焦慮。
最后,人際關系也是導致青少年出現(xiàn)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,比如師生關系、同學關系等。
特別是對于住校的學生來說,他們長期被學校的環(huán)境所包圍,如果室友關系不和、與老師存在矛盾,或者遭到了校園欺凌,很容易陷入“避無可避”的境地,難以從壓抑的情緒中走出來。
所以說,青春期的孩子并不是無憂無慮的,相反,他們可能會被心理問題的多重誘因所困擾。
02
孩子的這些表現(xiàn),父母要提高警惕
女兒上中學的時候,有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,因為家住得近,女兒經(jīng)常和朋友一起上下學。
到了初三的時候,女兒發(fā)現(xiàn)朋友約她一起回家的次數(shù)越來越少,在學校也不喜歡和大家說話、玩耍,后來甚至不來學校上課了。
詳細詢問才得知,女兒的朋友因為兩次模擬考試成績不理想,她媽媽發(fā)了很大的火,要求她無論如何都必須把成績提上來。
一邊是怎么也學不進去的知識,一邊是發(fā)脾氣的父母,這位朋友的情緒越來越焦慮,一到晚上就失眠,白天的精神狀態(tài)也很差。
直到一天晚上,她和媽媽大吵了一架,把家里的碗都摔碎了,還拿起碎瓷片劃傷了自己,媽媽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,開始關注女兒的心理健康。
生活中,有很多父母都是等到孩子出現(xiàn)了嚴重的心理疾病,開始自殘甚至自殺,才意識到孩子并不是在鬧脾氣,而是真的生病了。
這個時候,往往已經(jīng)錯過了干預和治療的最佳時期。
那么,我們要如何在早期識別孩子的心理和情緒問題呢?這里列出了一些孩子可能的表現(xiàn),值得父母關注:
●?情緒長期低落:對一切事物失去興趣,不愿意和人交流,經(jīng)常哭泣。
●?學習成績下降:考試成績和日常的學習情況不相符。
●?睡眠質量差:出現(xiàn)入睡困難,經(jīng)常做噩夢,白天起不來。
●?軀體化疼痛:毫無緣由的胃痛、頭痛、四肢酸痛等。
●?表達負面情緒:向家人和朋友透露自己“不想活了”,有厭世情緒。
如果父母能夠及早發(fā)現(xiàn)青春期孩子的反常行為,并加以關注和疏導,或許就能夠幫助孩子免受抑郁的困擾。
03
“情緒凈化”緩解孩子的焦慮心理
孩子的負面情緒就好像情緒中的垃圾,如果不及時清理,垃圾就會越積越多,進而導致情緒的病變。
因此,當孩子產(chǎn)生負面情緒的時候,不能讓孩子把情緒憋在心里,而是要及時引導孩子進行清理和疏解,把情緒中的垃圾倒出來。
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對情緒進行凈化,清除情緒中的垃圾,讓孩子整理好心情,輕裝上陣。
從操作層面來看,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交流是最有效的途徑。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孩子遇到了一些不開心的事情,父母可以耐心地詢問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難,傾聽孩子的感受。
讓孩子把壓力說出來,情緒凈化就完成了最為關鍵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接下來,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,并且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,給孩子充分的支持。
比如說,很多住校的孩子都會遇到和室友關系不和的問題,導致心理不適、晚上休息不好。
父母可以告訴孩子,和室友的關系不一定是特別親密的朋友,也可以只是普通的同學關系,只要各退一步,維持表面的友好關系,心中就會輕松很多。
如果孩子因為學習問題產(chǎn)生了焦慮情緒,父母就不要給孩子更大的學習壓力,而是要疏解孩子在學習上的心理負擔。
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制定適合自身情況的學習計劃和目標,當目標變得可行的時候,孩子的焦慮自然就會緩解。
心理專家陳默說:“孩子需要情感上的滿足,需要被無條件接納?!?/p>
孩子出現(xiàn)抑郁、焦慮的情緒,本質上是他們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,當壓力無處釋放、焦慮無法緩解的時候,就會產(chǎn)生心理問題。
因此,父母需要做的,就是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陪伴和幫助,讓孩子知道自己永遠被愛著。
在冰冷的死亡與溫暖的家之間,相信孩子會毫不猶豫地投入父母的懷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