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記錄一萬種人生
(資料圖)
探尋成長規(guī)律”
近日,一篇名為《衡水二中學生的發(fā)聲,救救我們》的文章引起廣泛關注。文章以自述的方式,講述了衡水二中隨意體罰、打罵學生,時間安排不合理,無視學生需求等情況。
文章發(fā)布后,有人表示自己有相似的痛苦經(jīng)歷,有人肯定衡水模式的成效,也有學生認為不能以偏概全,衡水二中的個例不足以代表整個衡中模式。爭議尚未結(jié)束,真相也無定論,但文章中的很多細節(jié)卻喚醒了一些人的真實記憶。
我們的受訪者小王,體會過全國素質(zhì)教育高地,北京高中的氛圍,也在衡中復讀班見識過什么叫殘酷凝重。他曾在那個體系中,因為背水一戰(zhàn)的熱血感到幸福,但畢業(yè)后,衡中生活也一度成為他的夢魘。
復讀一年,提高80分,小王從準三本學生沖上一本線。作為個人,他感謝衡中的成就,但并不認為,一代學生,應該過這樣的中學生活。
以下是小王的自述:
講述者|小王
編輯|糖果
匪夷所思的衡中日常
我是北京人,一直在北京念書。第一年高考失利后,我決定去傳說中的衡水中學復讀。
那年衡中有4個文科復讀班,每個班150人。后來我才知道,每年每個班都會有幾十個人念不下去中途退出。之前住在我那個床位的學生,只讀了一天,哭著給他媽打電話,“媽,你再不過來接我我就從樓梯上跳下去!”第二天他被接走了,床位空了,我去了。
衡中的每一天都是從一場“大地震”開始的。
早上五點半鈴聲一響,整個樓就開始震。你可能無法想象,很多學生可以在幾十秒或者十幾秒的時間里,完成疊被子、整理內(nèi)務、洗漱這些事情,然后出去跑操。在衡中是沒有“走路”這個概念的,你做任何事都要跑,跑著吃飯,跑著回宿舍睡覺,跑著去教室上課。當幾萬人同時起床在宿舍樓開跑,整個世界好像都在晃。
衡中的跑操有一個很神奇的地方,列與列之間的距離非常近,大概只有兩拳。所以前面一旦有一個人摔了,后面五六排一定會一起摔。學校覺得,這么做能培養(yǎng)學生的集體榮譽感。
跑之前每個班都要喊口號,我現(xiàn)在都記得我們的口號:538班,奮勇爭先!超越自我,挑戰(zhàn)極限!全班一起喊的時候每個人嗓門都非常大,而且我能感受出來,每個人真的都是懷著一顆熱情的心在喊。
衡水二中跑操(cr 衡水的未名)
上課沒什么特別的,但是上課的環(huán)境挺有意思。
我們的教室非常大,在最后一排其實很難看清黑板上寫了什么,所以尤其是理科班,后排人手一個望遠鏡。因為人太多,教室的味道其實經(jīng)常不太好聞,有的人冬天三個禮拜都不會洗澡,有的人更狠,夏天三個禮拜都不洗。我們班當時那個全班第一,一邊上課一邊用手搓脖子上的泥球,他還攢了好幾天搓出個好大的泥球!后來老師看不下去了,讓他早一點回去搞個人衛(wèi)生去了。
如果單獨從時間安排來看,衡水中學的體系非??茖W完善,畢竟經(jīng)歷了無數(shù)次驗證。
所有學生晚上十點必須上床,不許偷偷學習,外面會有人巡邏,你要是鉆被子里拿著手電看書,不好意思,你回家去。每天中午都一定會有45分鐘午休時間,你不睡班主任會訓你的。老師跟我們說,“你要是沒睡這一覺下午還能學,要么你就是沒好好學,要么就是很疲憊地在學,這兩者都是低效的,不要自作聰明!”所以其實每一個學生睡眠都很充足,高強度的學習是由高質(zhì)量的睡眠保證的。
衡中教學樓(cr 衡水中學官網(wǎng))
很有意思的是,別的學校學生受懲罰都是偷懶、偷玩、逃課去網(wǎng)吧,衡中的學生受懲罰往往是因為,一個人又偷偷學習了。懲罰人的方式也有意思,它會讓你回家,讓你父母把你領走,讓你回去“休息”。因為他知道其實你根本沒辦法面對你的父母,你在家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會非常煎熬。
但是,衡中有一種魔力。最初進來的時候,我會覺得匪夷所思,不舒服甚至痛苦,但呆了半個月我就習慣了。只要你習慣了,你會覺得很幸福,有意思吧?
你不能否認,在那樣的環(huán)境里,每天一群人心無旁鶩地去干一件事,這件事本身就是容易很幸福的。
北京與河北高考,到底有哪些差別
復讀那年,快高考的時候,我就回到北京的學校了。坦白說,我所有的心理壓力不是在衡中產(chǎn)生的,而是在我回北京之后產(chǎn)生的。兩個地方之間那種巨大的反差,讓我心情非常復雜。
北京和河北的命題方式完全不一樣。我以為我從衡中回到北京,就“嘚”一下,等于高端玩家進入了新手村,可以隨便秒殺別人。但是實際上并沒有。兩者命題方式完全不一樣,導致我在北京的一模、二模、三模成績都非常差,差到我拿到二模成績的時候,手都在抖。當時我真不知道該怎么面對我的家人,覺得我在衡中付出了很多沒有用的努力。
兩地的氛圍也完全不同。在衡中寫作業(yè),有時候脖子有點酸想抬頭扭一下,但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大家都在低著頭,150個人齊刷刷低著頭,每一個人都非常專注,筆尖發(fā)出唦唦的聲音,在那種氛圍下我就不敢抬頭了,盡管我知道沒有人會看我,但我就是不敢。
那是一種巨大的氣場,是我在北京從來沒有見到過的氣場。不是山呼海嘯,真正的震撼可能是無聲的,它包裹著你,把你緊緊定在原地,讓你不由自主加入進去,絕不允許自己掉下隊來。
衡中教學科橫幅(圖源網(wǎng)絡)
北京的高中是什么樣呢?高考前我回到北京后,在課外班認識了一個同學。有一次他遲到了,我隨口問他干嘛去了,他說他們校園電視臺有一個活兒沒干完。
我當時的感受就是,“校園電視臺?你在逗我嗎?大哥,還有90多天就要高考了,你還在搞這些有的沒的?!”他看起來很輕松,完全沒有那種覺得自己耽誤了時間,學習與興趣無法取舍的糾結(jié),“也耽誤不了多少時間,我很喜歡那個活兒,以后上大學還想繼續(xù)干?!备S刺的是,人家最后真的上了很好很好的大學,繼續(xù)著自己的夢想,什么都沒耽誤。
這種生活,這可能是我的那些衡中同學一輩子都難以想象的事情。原來,高三可以這樣度過。他們付出了那么多的辛苦和努力,能夠比北京的學生多獲得什么?我不知道。
衡中高考前誓師大會(圖源網(wǎng)絡)
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平等,河北高考的內(nèi)卷某種程度來說是不可避免的。每年高考錄取人數(shù)是恒定的,河北能上清華北大的只有那么多人,能上一本的只有那么多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學生的努力不是為了自己學到多少東西,而是如何考出比別人更高的分數(shù),把別人拉下去。
但我們不能因為這是不可避免的,就認為它是對的,就給它辯護。高考確實很激烈,但是現(xiàn)在衡中模式靠“掐尖兒”收好學生,靠軍事化管理,靠題海戰(zhàn)術,把河北高考難度人為拔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高的難度,并在全省營造出一種畸形的氛圍——不參與激烈競爭的考生,就是不努力。
在打雞血似的宣傳之下,那些不想努力的人也被迫努力,大家被迫參與到內(nèi)卷當中,好像你不去那樣做,就變成不正確。這就是內(nèi)卷到極致的一個體現(xiàn),單一的評級體系,高考的惡性競爭,影響了一代學生的價值觀。
一個人努力,提高的是自己的分數(shù);一群人的努力,提高的是全省的分數(shù)線。
更讓我心驚的是,衡中創(chuàng)造出一套高考模式,全河北甚至全中國的中學都在模仿,它人為創(chuàng)造出一個困難,靠著這個困難來掙錢,把這個模式宣傳到全國很多省份,讓大家都加入這個競爭,加入衡中的分校,然后它自己上市了。
衡中不是寒門學子的救命稻草
說實話,從個人角度,很多衡中學生都會感謝學校,這是對個人的磨練,也切切實實帶給了我們不錯的結(jié)果。
衡中復讀一年,在北京再次參加高考后,我提高了80分,從原來的三本直接沖上了一本線。出成績后,我爸非常高興,一個月就胖了20斤,如釋重負。我也終于實現(xiàn)了一直以來的夢想,成為了他的驕傲。
但我自始至終不認為這是一個健康的模式。第二次高考結(jié)束,在拿到了還不錯的成績的情況下,我又無數(shù)次夢到自己復讀了,被嚇得一身冷汗。當我醒來發(fā)現(xiàn)我有大學上了,就躺在床上忍不住笑出聲來。
很多衡中同學都有類似的經(jīng)歷。之前,我們的噩夢可能是亂七八糟各種東西,但度過衡中以后,噩夢基本就統(tǒng)一了:又復讀了。
衡中考前動員(圖源網(wǎng)絡)
衡中模式對學生的另一個影響是,可能我們都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,來重新認識自我,尋找自我。
我并不覺得像外界說的那種,衡中學生是學習機器,上了大學就會一敗涂地。我們是人,我們只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,把自己的個性盡可能磨掉,讓自己盡可能融入到一個可能已經(jīng)不太健康的價值觀里。但是正是因為在衡中遭了那么多罪,才會更珍惜后來擁有的生活,這是衡中,或者說這是苦難帶給我們的為數(shù)不多的優(yōu)點。
但是必須承認一點,上了大學后,很多衡中學生都會面臨一個心理落差,就是大家突然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的優(yōu)勢沒有了。
你說你擅長考試,到了名校,你發(fā)現(xiàn)你周圍的同學都擅長考試。工廠生出來的產(chǎn)品是不會有個性的,更不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。大家會想,我不停努力是為了上大學,我上大學之后呢?沒有人告訴我,我只能選一些可能會賺錢的專業(yè),但我也未必喜歡,然后大學就這么混過去了,這就是絕大多數(shù)衡中學生,也是中國考生的命運。
根據(jù)我大學四年的觀察,一個人在未來發(fā)展的好不好,學歷只起到了一部分原因,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要什么。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時候,你付出的每一個努力都會成為一個堅定的鉚點,哪怕前面的大洋是逆風的,有巨大的風浪,一步一個腳印,遲早會過去。怕的就是聽各種各樣的話,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,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
騎行中的小王
當然,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衡中學生確實是幸運的。因為能拿到這個學校的入場券,其實本身就是一種“特權”。
很多支持衡中模式的人認為,正是因為這種方式,寒門學子才有了改變命運魚躍龍門的機會。
但是真實的情況是什么呢?據(jù)我觀察,衡中很大一部分學生都來自各個地級市,我沒好意思直接說市區(qū),其實來自縣級市的學生都不多,更別說是農(nóng)村了。因為高額的費用,也因為視野的限制,大部分農(nóng)村孩子,他們根本沒有條件和機會去讀衡中。衡中不是寒門學子的救命稻草。
在現(xiàn)在的網(wǎng)絡環(huán)境中,評價衡中以及衡中模式其實是一件有點危險的事情。
如果你沒上過衡中但抨擊衡中,那大家就會說你作為一個loser在酸衡中;如果你上過衡中還攻擊衡中,好,那你就是過河拆橋,你作為一個既得利益者,吃完了飯放下盤子就罵廚子。
我從來都認為努力是美德,但我希望社會能給更多年輕的孩子們一個不被裹挾、不被迫內(nèi)卷的機會。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,自己愿意為之努力的一個方向。然后當我們回首人生的時候,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并不是為了讓父母滿意,也不是為了符合社會的成功標準。而是我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,對得起自己。
本文為真實故事,為保護受訪者隱私,小王為化名
本文為原創(chuàng)作品,洗稿、抄襲必追究法律責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