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凌晨四點發(fā)考研待錄取通知”引發(fā)關注。2023年4月7日有網友發(fā)帖稱,凌晨4點31分收到蘇州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考研調劑通知,半小時內需確認,“逾期可視為放棄”。從這位網友給出的截圖來看,他在7日上午7點58分收到了“你已拒絕該待錄取通知”的“通知”。
(資料圖)
消息一出,引發(fā)熱議,有網友戲稱為“蘇科大好夢中殺人”“現在考研也要像特種兵一樣隨時準備著了”。
這事的背景是,某些好學校的非熱門專業(yè),或一般學校的專業(yè),會有招不滿的情形,這時候,就要進行調劑補錄。就蘇科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而言,院長李長明介紹,因為今年欲調劑的學生較多,學院是在400名考生里選擇了200名學生來參加的面試。
輿情發(fā)酵之下,校方在4月8日做出了兩輪回應。李長明對媒體稱,學院拿到名單之后連夜組織了調劑面試,結束已是7日凌晨3點多了。欲調劑的考生較多,學院選擇余地較大,考生“如果真有意愿來就讀,半小時已經足夠了”“是否還有機會,要根據招生規(guī)定處理”。
4月8日稍晚,蘇科大官方微博發(fā)布《情況說明》,表示兩專業(yè)的復試工作在凌晨2點完成,“考慮到調劑考生的急切心情”,學院立即在調劑系統(tǒng)發(fā)布了待錄取通知。凌晨4點30分,學院發(fā)布待錄取名單49人并逐一電話通知,其中10人放棄,隨后依照復試總成績補錄了10人,并表示“調劑錄取過程規(guī)范有序,結果公平公正,對所有待錄取考生未產生事實影響”,最后一位接受待錄取考生確認時間已是4月7日上午9點46分。但校方也承認未能科學合理安排復試時間,工作上存在失誤,“向相關考生誠懇致歉”。
比起李院長的回應,官方的《情況說明》在解答一些質疑的同時,未免又引發(fā)了新的疑點。甚至于,兩則回應之間還不無沖突捍格之處,值得一一辨析。
關于調劑面試是什么時候完成的,校方《情況說明》中說“凌晨2點完成”,然后“立即”在調劑系統(tǒng)發(fā)布了待錄取通知。李院長說“凌晨3點多完成面試”,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差異,關系到“待錄取通知”到底是何時發(fā)布。
更重要的是,校方或院方有沒有“預通知”,即告知前來面試的200學生會在這個半夜發(fā)出“待錄取通知”,然后會在“凌晨4點30分”一一打電話通知?
情況一,如果有的話,雖然讓學生整夜不睡覺有些不人道,程序上也談不上有太大的瑕疵,不過不排除有學生勞累過度、支棱不住睡著了而錯過電話通知的情況。
情況二,如果沒有的話,那問題就大了??忌谕瓿蛇B夜復試這種高強度的腦力勞動之后,一般都是選擇盡快休息。如果考生過于勞累或者干脆手機靜音,那無疑就會錯過通知。對錯過的考生來說,顯然是很不公平的?!肚闆r說明》講“學院發(fā)布待錄取名單49人并逐一電話通知”,并沒有講這49人有沒有被通知到,是否存在“打了電話沒有接”的情況?又有“10人主動放棄”的說法,這個“主動放棄”究竟是考生直言放棄,還是“不接電話默認主動放棄”,應該進一步的說明。
情況三,如果只通知部分人或部分人以某種方式知道的話,那問題就更大了。一些人知道然后捷足先登,搶占錄取名額,那就會傷害到其他考生的利益。就不僅僅是程序有瑕疵的問題,還可能有尋租、利益輸送的問題。當然,要通過調劑補錄惠及特定的人,更聰明的做法或是在面試分數上動手腳,而不是在通知階段做小動作,但后者從邏輯上是不能排除的。
另外,李院長對“只給半小時”的解釋是“學院選擇余地比較大”,大有“學生如果有誠意,凌晨四點多也應該等電話”的自信。而根據校方的《情況說明》,學校當天上午九點仍在錄取考生,未免就與李院長的“自信”有所矛盾:究竟學校是真的自信到可以用“半夜,半小時”來篩選學生,還是校方所說的單純工作失誤?
研究生考試是校方與學生的雙向選擇,調劑補錄更是一個“彼此篩選”的過程,包括確認在內的所有階段都應該給所有入圍者公平的機會,不能也不應遵循“先到先得”的原則,像一大早刷火車票或是搶體育比賽門票那樣“拼手速”。考生苦苦準備一年,不能讓他們的血汗以這樣輕浮的方式付諸東流。
公平公正的研究生錄取程序,應該尊重考生與校方的選擇權,給彼此留出充分的時間確認相互意愿,保障各自的合法權益。補錄、調劑也是研究生錄取中的重要一環(huán),同樣需要遵循正當的程序。
縱觀整起事件,校方在程序上的瑕疵,引發(fā)了輿論“結果是否公正”的質疑。即便結果沒有“事實影響”,校方也要耗費口舌做出更多的解釋才能平息質疑。這也再次提醒我們,若程序在“暗夜”中進行,那么結果就會遭到質疑,應當把一切置于“白晝、陽光”之下。注意:“暗夜”“白晝、陽光”,既是一種隱喻,也是一種實指。
王兢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