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記者 龔夢澤
作為新勢力和強強聯(lián)合造車的杰出代表,由百度發(fā)起成立,吉利戰(zhàn)略投資的集度從誕生之日起便被賦予了更多期許和關注。然而,公司的兩度工商變更,尤其是最近一次“集度改名冪航”,夾雜著前段時間吉利退出的傳聞,讓人們對集度的發(fā)展狀況和前景不禁有所擔憂。
【資料圖】
為解清疑惑,12月14日,《證券日報》記者專門聯(lián)系了百度、吉利和集度三方,希望更進一步地了解更名“冪航”的更多信息。
談及與更名企業(yè)的關系,集度方面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:“此次從‘集度汽車有限公司’更名為‘冪航’的企業(yè),實際上并非集度的公司實體,該公司此前的命名造成了一定的混淆。集度上海主體為‘上海集度汽車有限公司’,集度仍由百度和吉利共同持股?!?/p>
百度方面則表示,“已更名為上海冪航汽車有限公司的公司實體,與集度并無實質業(yè)務關系,本次更名是基于業(yè)務需要而進行的常規(guī)調整,集度仍由百度和吉利共同持股,CEO為夏一平。”最后,吉利控股集團方面也就上述問題給予了獨家回應:“吉利退出集度的傳言不實,吉利控股集團仍是集度的股東,吉利將全力支持集度的發(fā)展?!?/p>
集度更名始末
公開資料顯示,2021年3月2日,集度汽車有限公司成立,注冊資本20億元人民幣,法定代表人為夏一平。該公司由達孜縣百瑞翔創(chuàng)業(yè)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和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共同持股,前者持股55%,為公司第一大股東,后者持股45%。天眼查App顯示,達孜縣百瑞翔由北京百度網訊 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控股,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。
2022年6月30日,集度汽車有限公司進行了一次工商變更,股東方由兩家變?yōu)榱艘患?,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(吉利集團)退出。集度當時的解釋口徑是:集度工商變更是基于業(yè)務需要而進行的正常調整,集度仍由百度和吉利共同持股,雙方所持股份不變,集度CEO為夏一平。
12月7日,集度汽車有限公司又進行了一次工商變更,改名為上海冪航汽車有限公司。原本可以清晰看到百度、吉利股比的“集度汽車有限公司”,先是股東里沒有了吉利,現(xiàn)在名字里又抹去了集度。對于一家新造車公司來說,一系列變動著實讓人不解。
面對外界的競相發(fā)問,集度發(fā)表官方聲明表示,公司主體為“上海集度汽車有限公司”,而非“上海冪航汽車有限公司”(即改名前的“集度汽車有限公司”)。集度仍由百度和吉利共同持股,集度CEO為夏一平。
也就是說,2022年兩次工商變更的主體皆為“集度汽車有限公司”。而作為集度在上海主體的“上海集度汽車有限公司”依然如故。
即便如此,股東之一的吉利去哪兒了呢?記者通過天眼查發(fā)現(xiàn),吉利并不在“上海集度汽車有限公司”的股權架構內,但一家名為“集度汽車(香港)有限公司”的企業(yè)引起了記者的注意,但查詢中無法進一步看到該公司的股權結構,這或許才是集度真正的持股主體。
專家稱股權架構變更或為方便上市
從上述三家相關公司的回應可以看出,三方均未提及“上海集度汽車有限公司”背后的全資控股公司“集度汽車(香港)有限公司”。那么,此前的一系列工商變更究竟是何用意呢?
對此,操作過多起股權架構業(yè)務的從業(yè)人士向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透露,股權架構變更是許多大型企業(yè)為滿足業(yè)務發(fā)展需要,在公司實際運營過程中所采取的常規(guī)操作。簡單來說,一家公司在成立之初所設立的一些工商主體,可能已不再承載實際業(yè)務,相當于在整體架構中已完成了相應階段的“歷史使命”,企業(yè)運營人員通常會對這類公司的名稱、股權結構等作相應的變更調整,還有一部分是為了日后方便上市。所以,這并不能反映一家公司的經營情況和股東持股情況。
結合多方信源,《證券日報》記者梳理出了集度更名始末如下:2021年3月份,集度的股東方百度和吉利控股集團,共同設立了一家內資企業(yè)“集度汽車有限公司”;2021年下半年,集度因業(yè)務發(fā)展需要,重新設立了“上海集度汽車有限公司”等多家關聯(lián)企業(yè),設為集度上海主體。
第一次工商變更后,“集度汽車有限公司”不再承載集度的實質業(yè)務,其繼續(xù)使用集度二字作為公司名稱已不再合適,故第二次工商變更時改名為“上海冪航汽車有限公司”,與集度汽車實質性做出區(qū)分。
(編輯 孫倩)
關鍵詞: